假高潮犹如吹大的肥皂泡,轻轻一捅就破。 所谓平京之战, 更像是苏宁刷存在感的一次自嗨。神秘的长篇动员讲话、秘而不宣的战略部署、COO侯恩龙只有四个字的微博,在这个双11为背景的戏码中,凑齐了好莱坞侦探大片的所有鸡血元素,可惜还未充分渲染,便被媒体蹊跷地上了头条。百密难挡一疏,作者一栏居然显示为厂商供稿,导演水平也是醉了。不止如此,最郁闷的是对手不接招! 电商堪比江湖,不亮活儿谁知你是何方神圣,忌讳的是一出手便露马脚。今年趁对手没钱了大打价格战,全线商品要比对手低,大量爆品要比对手再低20%成立价格督导队,谁比京东价格高就把谁开掉云云。且不论言语中有几分文攻武卫的味道,这就是苏宁憋了许久的大招,以低价为弹药,核武时代祭出了常规兵器。基于价格逻辑的复仇,只能将自己逼入死角。 对于中国电商而言,要盈利就必须摆脱价格战的怪圈,回归零售的本质,注重产品质量和服务,增强用户的粘性,提升重复购买率。反之,一味以低价为噱头和竞争手段,不仅会严重破坏正常的价格体系,还将导致恶性价格竞争。这不是唱高调,而是多年来电商厮杀换回的血淋淋的教训,苏宁也曾是受害者。 再者,消费者对雷声大雨点小的价格噱头已经习以为常,过度频繁的价格营销,只能让消费者意兴阑珊。未来电商体验是王道,对于消费者而言,谁能帮他汇聚到最丰富的商品,谁能帮他快速、安全、高效地把商品送到家,给他更好的服务,他就会选择谁。 价格战一度是刘强东的杀手锏,京东在2012年曾将这个武器的效力发挥到极致,将传统零售商杀得人仰马翻。当时京东处于弱势,苏宁是无可争议的强者,风水轮流转,如今双方角色互换,不禁令人唏嘘。苏宁莫非欲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如此,苏宁高估了价格战的威力。那年8.15电商价格大战的一个积极意义是,挤掉了线下的价格水分,还原了商品的价值,让消费者真正认识了电商。以此为分水岭,电商崛起。回头来看,革了苏宁、国美等传统零售业巨头命的,并非价格而是电商模式所代表的更先进的生产力。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却笑你看不穿。搏命换取易购发展,不惜委身阿里,苏宁发展电商可谓执着且拼,但寄希望于价格战翻身无异于缘木求鱼,只会与自己的理想南辕北辙,渐行渐远。况且格战从来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线上降价太多必然冲击线下,导致左右手互博,这点苏宁懂的。 将一次促销定义为复仇,或许只有一个理由讲得通,张近东急了。当年的小顽童长成了猛男子,现在苏宁和京东斗气,谁欺负谁一目了然。商业社会从来凭实力讲话,不是靠调门高取胜,相反它会暴露你的虚弱。 775 719 407 189 168 975 979 812 108 911 232 506 976 417 54 254 369 984 937 455 433 241 245 344 311 435 755 98 709 884 521 986 649 141 94 610 527 459 729 562 44 902 489 638 983 425 795 200 861 618 493 276 254 62 66 899 194 318 701 38 321 948 523 318 105 721 798 440 543 476 418 703 129 924 495 831 380 555 192 658 632 123 77 858 775 317 773 731 964 89 409 558 904 345 101 301 229 720 408 190